服務宗旨

成立緣起

「台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」是由「格瑞思心理諮商所」的心理師發起,並結合一群關心兒少生涯發展的熱心家長,以創構兒少生涯發展土壤為目標而成立的公益團體。

「格瑞思心理諮商所」長期在兒少領域耕耘、從事心理治療工作,有感於傳統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及治療,過於將焦點放在「個人」,忽略「環境」所帶來的問題與影響。事實人,心理疾病乃是「個人與環境」互動的結果,因此在探討或協助個案所面臨的困境時,我們不能忽略環境所帶來的影響。

所謂「環境」,意指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自然生態,甚至國際。環境影響的層次及形成的衝擊非常複雜,如:電腦科技、網路文化、教育變革、社會變遷等,其殺傷力更有如脫疆野馬。尤其是對兒童、青少年等尚在發展中的孩子,在其中經常形成「無聊、網路成癮、厭學」三大症狀,有的甚至會併發難以彌補的傷害。因此,若不去關注環境的影響因素,當孩子一旦遇到問題或困擾,就將其標籤為「病人」,這對孩子的自我認同及父母,都是難以承受的標籤。

為了因應這樣的現象,心理師們多年一直致力於專業治療原理的整合,終於在2009年諮商所成立十周年之際,發表「關係─生態治療」,全力推展結合「專業心理諮商」與「生態環境再造」的治療取向,使「個人與環境」能相輔相成。

2011年,在一群心理師及關心兒少生涯發展的家長的努力下,我們以實際行動籌組了「台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」,並於1月16日在台北市大瀚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成立大會及第一屆會員大會,於2016年9月更名為「陪伴者兒少生涯教育協會」。

我們以「一粒種子,一片土壤,一個故事」為信念,以推展兒少生涯教育為目的。期能協助弱勢學習者獲得適合性發展的空間,並培訓志工、建構支持性社群平台、發展相關的生涯教育方法,以促進兒少生涯健全發展,成為熱愛生命、能夠自我認同、願意關懷社會及具有國際視野的公民。

主要任務

  1. 建立「兒少生涯教育平台」,結合優質專業、機構或學校資源,提供適性發展空間,協助兒少洞察、發展自己的優勢。
  2. 推展價值觀教育,舉辦兒少參與的討論會、徵文活動、典範故事、實踐行動,以增加兒少分辨來自社會、網路、媒體…等資訊的能力。
  3. 積極發展「技能與任務團體」、「體驗教育」相關訓練及活動,舉辦有助於身心動能發展、親近大自然的「活動」,同時,宣導「科技發展」對兒少所產生不利影響,尤其是具有「性與暴力」色彩的電玩遊戲。
  4. 有關兒少生涯教育教材研發、資訊之蒐集、編纂及出版事項。
  5. 設立「學習輔導中心」、「陪伴者生涯學院」國高中生自學團體,透過學習輔導、身心活動及支持社群,協助個人之調適、學習與發展。
  6. 舉辦特殊兒少生涯教育學術研究及研討會,包括:過動症、亞斯伯格症、拒(懼)學症…等學習適應弱勢及高風險兒少。
  7. 接受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委託發展之相關計劃。
  8. 定期舉辦「陪伴者系列專業助人課程」及學術研討會,提供繼續教育學分,俾使專業助人者、家長等相關人士進行實務經驗分享。
  9. 定期舉辦「輔導培力計畫」公益課程,培訓及督導欲投入助人行業的大學生具有助人相關實務經驗。
  10. 以所發展之「團體活動」、「體驗教育」積極與偏鄉學校及弱勢團體連結合作,分享助人資源及落實助人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