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伴者實驗教育機構Self-study
臺北市陪伴者實驗教育機構
臺北市陪伴者實驗教育機構(前身為陪伴者自學團體;簡稱陪伴者)於2021年9月正式成立。我們將三能生態工作法的關係、動能與發展作為我們課程架構的核心,延伸成為現行的機構型態實驗教育之體制。
陪伴者協助學生從無動力的狀態,透過強調「孩子的輔導工作」與「父母系統合作」的重要性,引導孩子重新找到對事情的行動力、想法,甚至是對未來的熱忱,讓孩子對自我有更多的認識,找到自身優勢與生涯方向。因此,無論是升學、學習一技之長或進入就業市場,盼望學生更有力量地過生活,穩定的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。
1. 生態系統中的輔導:
「生態」與「系統」是陪伴者重要的工作基礎,我們集結環境中的各樣資源,共同為學生創造屬於他的土壤,並達到生態中的系統合作。
2. 家長合作與支持:
家長是生態系統合作中最重要的合作對象。家長的支持與合作,以及家長理解與看待孩子的眼光,是陪伴孩子進步的關鍵。
3. 重視關係與承諾:
「承諾」意即有所準備,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。因此,陪伴者非常重視學生的承諾與關係,希望學員的內在動機能建立承諾的基礎之上。
4. 輔導為核心,生涯為導向:
我們是由一群具備輔導背景的心理師、輔導員,共同以「輔導」的概念理解學生所處的心理困境,透過瞭解學生的需求、想法,使其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、看到自己的優勢與興趣,找回自己對生涯的定位。
5. 選課制度:
每位學生用有獨立的課表,課表形式與大學選課類似,讓學生可以更彈性運用自己的時間,以及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學習。
6. 特色課程:
我們根據「關係、動能、發展」的概念設計主要必修課程,包括個管輔導、生涯團體、期中與期末活動(三天兩夜)等。詳細可參考【陪伴者實驗教育機構的修課原則】。
1. 期待更多元的學習方式
2. 在學習環境中出現適應狀況 (拒/懼學、適應困擾等)
3. 對助人領域有興趣,並以此為生涯方向
1. 必修課程
課程包括:個管輔導、生涯團體、必修團體3堂、體能課程、期中及期末戶外賦能挑戰
2. 修課方式
機構課程(必/選修)、自主課程、課外資源
3. 修習學分
每學期至少15學分
4. 一年兩學期制
一學年二學期,每學期18-20週 (比照教育局行事曆)
(一) 個管輔導
我們根據學員的困境與需求,謹慎評估學員現階段所需要的協助,共同建構適合的發展計畫(輔導策略),以協助學員達成階段性目標(關係-探索-發展)。
(二) 團體課程- 生涯團體、一般團體
為了提升學員與他人的互動連結,並在關係中探索自身興趣、帶來新的刺激,我們發展了不同類型的團體以貼近學員多元的需求。
1. 生涯團體(前身為班會):
生涯團體為全體學員共同參加的團體課程,每學期我們會根據學員的狀態進行輔導評估,讓課程形式有更多元與彈性的調整,內容包含團體輔導、議題宣導、服務學習、機構重要公共事務等。
2. 一般團體:
具有主題性,透過團體中的輔導機制,試圖達到自我探索、人際提升、知識學習的功能。團體課程分為動態(例- 單車PRO、健身團體等)與靜態(例- 心理學團體、議題討論等)。
(三) 體能/運動
陪伴者對體能活動的重視,來自於體驗教育「做中學」的精神。每學期希望學員至少規劃一堂體能相關課程,例如單車、登山、健身等課程,引導學員走到戶外進行課程。在這些體能任務的過程,學員有機會練習與自己連結(身心健康)、與他人連結(周遭環境、同儕),並習得某些技能而獲得自我效能感,將信心和能力遷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任務中。
(四) 戶外賦能挑戰活動
每學期陪伴者將進行兩次戶外賦能挑戰活動(三天兩夜),秉持體驗教育的概念為使學習形式跳脫舒適圈,並化成挑戰型的任務,考驗體能的耐受度、生活自主能力的提升、人際互動的練習,提升學員面對生活挑戰的因應能力與韌性。
【延伸閱讀| 賦能挑戰,放手讓青少年走向獨立之路】






11002期末 戶外賦能挑戰活動 -【西巒大山健行挑戰】
11002期中 戶外賦能挑戰活動 -【斗南至台南單車挑戰暨文化之旅】
11001期末 戶外賦能挑戰活動 -【台北至宜蘭單車挑戰】
11001期中 戶外賦能挑戰活動 -【光復至台東單車挑戰| 點此看活動花絮】
(五) 個別化課程/自主課程/外部課程
陪伴者非常重視學員對學習的想法,每學期個管輔導將依據學員的動機、個人興趣與準備程度,與學員一同擬定符合其身心成長目標、生涯方向的課表。
除了機構內的個別化課程外。 陪伴者鼓勵學員向外發展,學員在個管師的協助下,亦可藉由自主課程、校外課程(例:線上課程、補習班、校外開設之專業性課程、他校課程等)認證為自學機構之學分,以拓展學員學習生態資源的豐富性。